新闻

“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交流总结会圆满落幕

发布者:  时间:2011-08-19  浏览:

10月20日,我校参加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交流总结会在大连星海高尔夫酒店举行。会议由中国海洋石油研究总院主办,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大连理工大学校长欧进萍院士、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曾恒一院士、中海油研究总院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朱江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海油研究总院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谢彬主持。出席会议的还有各子课题的研究单位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708所、中科院力学所、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的课题研究人员。

会议以报告的形式围绕3000 m水深半潜式钻井平台所涉及到的各项关键技术进行了交流和总结。欧进萍院士、曾恒一院士对项目的顺利验收表示了衷心地祝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项目组组长谢彬副主任对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项目子课题负责人之一、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滕斌教授针对半潜式平台水动力的分析方法及存在的技术挑战做了会议特邀报告,其他各子课题研究人员针对半潜式平台的各项关键技术共开展了20个相关研究报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会后,谢彬副主任向滕斌教授赠送了“海洋石油981”半潜式平台模型,感谢滕斌教授课题组的杰出工作对项目实施做出的重要贡献。

该项目着力于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设计与建造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项目研究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牵头,并集中了大连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708所、中科院力学所、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等国内诸多海洋工程领域研究优势单位的力量。项目于2006年10月开始,2010年12月结题。项目实施中建造了我国第一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该平台拥有多项技术突破和创新,稳定性和强度均依照南海实际海况设计,属于世界最新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具有勘探、钻井、完井与修井作业等多种功能。平台选用了大马力推进器及DP3动力定位系统,在1500 m水深内可使用锚泊定位,甲板最大可变载荷达9000吨,最大作业水深为3000 m,最大钻井深度可达12000 m,能抵御200年一遇的台风,可在中国南海、东南亚、西非等深水海域持续作业。

项目总成果已形成我国对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自主设计与建造能力,填补了我国在深海钻井大型装备设计与制造方面的空白,同时,也培养出一批我国从事深海能源开发研究的高科技人才,使我国深水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能力和大型海洋装备建造水平步入世界先进行列。项目研究团队获得了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

我校深海研究中心、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参与了该项目“柔性构件涡激振动、疲劳分析与平台风洞模型试验技术研究”子课题的研究。课题进行中取得了包括涡激振动抑制措施、大长细比柔性立管涡激振动实验技术、锚泊系统模拟技术、平台风浪联合作用下运动响应模拟及物理模型实验技术等多项原始创新,获得发明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4篇,培养了多名青年教师以及在读的博士生和硕士生,特别是滕斌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张建侨结合该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得了辽宁省百篇优秀硕士论文奖。在开展该项目研究过程中,课题组也积极争取和利用其它的有利条件,聘请国际知名教授参与到有关技术问题的研究中,多次邀请我校海天学者韩国海洋大学PARK HAN-IL教授来华进行合作研究。在该课题的支持下,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了解了国际最新研究动态,向外界展示了课题研究成果,提高了课题研究水平。

该课题的研究不但对我国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展提供了直接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对我校建立和发展深海工程研究领域的新学科提供了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教育和科研效益。

版权所有 ©2010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

邮编:116024     联系电话:0411-8470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