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高校首艘、国内第三艘极地破冰科考船——“中山大学极地”号圆满完成第二次北冰洋科学考察任务,返航广州。本次考察由自然资源部批准、中山大学牵头组织,来自全国13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共38名师生跟随航次。卢鹏教授作为大连理工大学海岸与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代表,参加了本次北冰洋科学考察,并担任冰站队队长。
本次科考总航程11852海里,历经76天,其中在北极圈内作业时间30天。任务中,师生们联合开展了北冰洋“气—冰—海”环境立体综合观测试验以及冰站、大洋站位调查,对于提升我国极地多手段立体协同观测能力、加深对北极变化背景下的“海冰—水文—化学—生态”作用过程的认识、促进极地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人才培养均有重要意义。

卢鹏教授在本次考察中主要负责海冰基本物理和力学性质、冰雪辐射特征等现场考察任务。在现场考察过程中,卢鹏教授克服北极恶劣的天气条件,与其他考察队员密切合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北极海冰现场观测数据。作为冰站队队长,卢鹏教授积极协调现场作业人员、时间与任务,保证了各项海冰现场调查任务的顺利完成,被评选为本航次“先进个人”。同时,在航次中首次面向在校学生开设的冰上、船上联动直播课程,卢鹏教授结合科考任务为同学们讲解了冰站冰芯采样与观测过程。

近年来,北极海冰的快速变化已经引发了全球的关注,对北极航道的开拓和北半球极端天气的影响已成为国内外的重要研究热点与科学前沿。大连理工大学海岸与海洋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自1999年以来多次参加国内外的极地海冰调查,先后承担了基金委重点项目、优青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高技术船舶项目等重大研究任务,积累了大量珍贵数据、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本次考察为提升我国在极地事务中的话语权、促进我国极地事业进一步发展夯实了基础。